
桂东县融媒体中心6月27日讯(通讯员 郭菊芳)大塘镇坚持“镇园融合、产业兴镇”战略,大力实施“四红”党建工程,赋能乡村振兴。从冷水稻田到云雾茶山,从青翠菜畦到油茶林海,用红色引擎驱动“茶米油菜”四大产业破浪前行,培育出隆平高科、蓝老爹茶业、全新果蔬、塘荷稻谷、森宜食用菌等一批产业,绘就强村富民振兴长卷。
头雁引航振兴路。“我是船塘的儿子,要让家乡土地长出‘金疙瘩’!”郴州市担当作为好支书——70后的船塘村党支部书记郭日山信心满满。面对村里土地撂荒、技术匮乏的困境,他毅然放弃广东高校高薪,回到大塘镇船塘村成为“红领雁”,从跑市场找销路到引进生态种养技术,带领100余户村民种下1000亩优质稻,养殖500亩高山禾花鱼,让85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人均年增收4000元。“桂东是我的家乡,我从这里走出去,如今又回到这里。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我要用一生回报这片热土!"郭日山的誓言,正是无数基层"头雁"的生动写照。“红领雁”既是基层党组织的“当家人”,也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强引擎”,他们或是扎根乡土、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或是返乡创业、敢闯敢试的能人志士,又或是技术精湛、乐于分享的专业人才,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成为产业发展的"定盘星"。
郭日山(右一)带领村民翻耕稻田(张凯 摄)
先锋力量绘新篇。“我是党员,先从我家开始!”全溪村党员邓正斌的一句承诺,掀起土地流转热潮。去年,桂东“高山冷水稻米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全溪、蛟龙、船塘,面对村民疑虑,邓正斌率先流转自家5亩土地,并发动党员逐户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党员先锋队活跃在项目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先锋本色。在“红先锋”邓正斌带动下,项目顺利推进,智慧灌溉系统、无人机植保技术相继落地。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优质稻米600余吨,带动2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大塘镇全溪村千亩冷水米基地 (郭二坤 摄)
薪火相传共奋进。“头雁”不仅要自己飞得高、飞得快、飞得稳,更要带动“群雁”一起飞,不断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年轻人,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盆洞村,97年小伙扶启宏手机里存着300多张农耕照片,作为村里的后备干部,去年8月份放弃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跟着老支书,跑遍12个山头,听民意解民忧,用脚丈量“立体种养蓝图”,逐渐褪去“城市白领”的青涩,成长为村民眼中的“自家人”。在组织重点培养下,扶启宏迅速成长,如今,已经是支委一名优秀的主力军。该村很适合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产业。说起村里的发展前景,扶启宏是信心满满,他说,“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己一定会继续扎根在这里,和乡亲们一起努力,把家乡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扶启宏(右一)走访百姓 (黄旭生 摄)
征程万里风正劲,大塘镇正擦亮“四红”党建品牌,以“红领雁”领航方向、“红先锋”冲锋在前、“红纽带”凝聚合力、“红铁军”保驾护航,深耕“茶米油菜”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编:黄钰坤
一审:李亚芬
二审:黄岸明
三审:扶后权
来源:桂东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清泉镇夏丹社区为127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
普乐镇杨岭村举办2025年度奖学助学活动
致敬生命护佑者!桂东举行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
桂东县应安委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召开
沤江镇:教育基金奖学助学 凝聚爱心共筑未来
桂东县2025年村BA圆满闭幕
尹建恒督导检查桥头乡有效衔接工作
避暑康养·相约桂东|夏季“村晚”走进秋里村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