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东县融媒体中心8月16日讯(通讯员 周伟业 罗世昌 朱德超)在沤江镇的莽莽群山中,竹坑村正悄然书写着山乡巨变的故事。这里距县城 25 公里,全村辖 12 个村民小组,285 户 1025 人。23.4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17万亩林海与750亩耕土相映成趣,平均海拔 1200 米的山坳里,每立方厘米 4.6 万个负氧离子沁人心脾,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仓”。这里没有玄虚的套路,只有党旗引领下的坚实步履;没有浮华的空谈,只有对绿水青山的敬畏与深耕。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群担当的党员先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家底,踏出了一条可感可知的振兴之路。
青山为底,守护绿色家底
某日清晨,笔者和曾在此担任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的县职教中心教师黄晔,桂东宣传农村题材网络名人周俊飞等,驾车前往蜿蜒的古驿道。这里曾是通往炎陵的要道,2024 年经竹坑村公益协会修缮后,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回响,更成为户外徒步者的青睐之地。
“守好这片山水,就是守住了命根子,守住了子孙的饭碗。”竹坑人的话语朴素而坚定。生态,是竹坑最厚重的财富,最硬的底气。从重点河道到林地农田,“河长、林长、田长”制度落地生根,“护河员”“巡林员”定期巡查,党员先锋岗上的身影穿梭在森林防火与候鸟保护一线,共同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如今,这片土地不仅是“天然绿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 “绿色资本”。
四红聚力,筑牢振兴堡垒
竹坑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主线,认真实施“四红”党建工程,以“红领雁”“红先锋”“红纽带”“红铁军”为抓手,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头雁引航,建强队伍聚民心。“村子要变样,班子先过硬。” 竹坑村持续优化班子结构,27 名党员、5 名两委干部与桂东县文旅广体局派驻的 1 名驻村队员组成核心队伍,还选拔培养了2名村支书后备人选、5 名两委后备干部,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他们构建 “头雁领航—两委跟进—干群共学”三级联学机制,走出会议室,扎进田间地头,在“民情受理—联动处置—回访反馈”闭环机制中,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8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起,评选优秀“三长”10 名。
106 国道至竹坑村9.8公里道路沿线整治攻坚中,党员干部挽起袖子冲在前;5 名村务员包组分片,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看在眼里:“干部真干,我们就跟;干部实干,我们就有盼头。”
先锋赋能,生态产业双提升。围绕全省生态新城建设目标,竹坑村创新“党建+生态”模式,利用 “村村响”广播、微信矩阵开展“五带头五为”环保知识绿色大行动,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升。
“好山水不能光养眼,更要养人、养家!”村党支部立下军令状。党员带头在3000亩厚朴、黄柏中药材基地里当“田秀才”,推动修建20公里楠竹产业公路;培育的8名致富带头人、4 名乡村建设工匠各展所长,12名乡村知名能厨闯出一片天——3家县城大饭店、6家特色餐馆、1家农家乐与2名知名酒店主厨,让“舌尖经济”焕发活力。如今,206 户农户靠着林下种养与山货加工,户均年增收达1.5万元。
纽带聚力,乡贤归巢添动能。竹坑的振兴,涌动着游子的深情。以党建为桥,乡贤力量源源不断回流。2006年入党的陈邵东,在广东东莞创办企业后,2021年回乡与村支书朱德超、致富带头人桂东小南国酒店老板陈鹏飞等成立竹坑公益组织,带领外出务工人员捐款累计达30多万元,慰问80岁以上老人与大病群众。2022年6月,他联合村党支部发起奖学助学基金会,3年累计发放奖学金10万余元,照亮217名学子求学路。
“这是我们第三年来桂竹山庄避暑,这里不仅有小溪、竹海、蝉鸣,还有主人的热情,村民的慷慨和凉快的气温!我们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住得顺心、开心、舒心!”在竹坑村桂竹山庄避暑的游客江新林如是说。随着县里民宿经济的发展,目前,全村已建成包括清凉一夏、归园田舍等8家特色民宿,仅暑假期间,每家接待游客就能增收超万元。
能人返乡搞起林下菌菇、生态养蜂、黄桃种植,企业家建起“竹坑自然课堂”,乡贤议事角、屋场夜话会上,“康养+研学+电商”的融合图景愈发清晰。“竹坑山珍”“林下药香”“高山黄桃” 搭上电商快车,生态“好颜值”变成“好价值”,为打造全域康养山城贡献力量。
铁军筑基,民生保障暖人心
“让老少爷们的日子有甜头、有盼头、有劲头,才是真章!” 竹坑党员干部锻造过硬队伍,全年组织村 两委干部参加专题培训班12次,开展党课学习8次、主题党日活动30次、警示教育2次,能力素质持续提升。
他们推行“党建+项目”双驱动,召开20余场“屋场会+农家夜话”政策宣讲会,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爱心义剪。实施民生改善三大工程,道路硬化、村庄路灯新建、河堤建设等惠民实事落地,32名困境娃背上书包,57位孤老吃上热乎饭。30人应急队伍与14名铜锣长、口哨员坚守岗位,全年实现零火警、零险情。推行“文明积分榜”,评选“好乡贤”“好家风”,“平安村”“文明村”招牌成了山乡最暖的底色。
竹坑启示,山乡振兴实践路径
黄晔向笔者展示了他的几本工作笔记,其中详细记录了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从初期调研走访,到后期的项目规划与实施,每一页都承载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责任。
黄晔耐心地向我讲述着笔记中的每一个重点,那些关于如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思路,都显得那么清晰而有条理。我深刻感受到,这些笔记不仅仅是他个人工作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竹坑村的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和启示。建强基层组织是振兴的压舱石,“四红” 党建工程让支部堡垒更坚固、党员先锋更有力;守护绿水青山是永续发展的根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人才是源头活水,本土能人与乡贤归巢汇聚智慧力量;民生改善是最终落脚点,发展成果惠及每家每户。
晨曦初露,护林员的胶鞋踩碎草尖露珠,守护着青山的葱茏;夜幕低垂,新装的路灯下,村民们围坐笑谈年景,灶膛里的火苗映红脸庞。竹坑村的故事,每天都在翻动新的篇章。它没有玄奥的套路,有的只是党旗下笃实的脚步,对青山绿水的赤诚守护,和对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的倾心以赴。这 “竹坑实践” 的足音,如同山涧清泉,正汩汩流向更多渴望振兴的乡土,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标注下清晰而温暖的注脚。
责编:邓艳芳
一审:李亚芬
二审:黄岸明
三审:扶后权
来源:沤江镇
清泉镇夏丹社区为127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
普乐镇杨岭村举办2025年度奖学助学活动
致敬生命护佑者!桂东举行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
桂东县应安委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成员会议召开
沤江镇:教育基金奖学助学 凝聚爱心共筑未来
桂东县2025年村BA圆满闭幕
尹建恒督导检查桥头乡有效衔接工作
避暑康养·相约桂东|夏季“村晚”走进秋里村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