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铸魂立德 东水涅槃蝶变——普乐镇东水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综述
2022-05-27 08:34:59          来源:普乐镇 | 编辑:黄钰坤 | 作者:宋胡海          浏览量:8030

桂东县融媒体中心5月27日讯(通讯员 宋胡海)桂东县普乐镇东水村集革命人文景观与秀丽自然风光于一体,位于桂东县普乐镇东南部,距桂东县城35公里,与东洛乡、沙田镇毗邻,与堡下村、齐云山村接壤,海拔在500至800米,总面积7.34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民小组,750户2033人,其中党员40人。东水村产业以雪茄种植、药材种植和传统种植、养殖产业为主。东水是红四军回师井冈山的休整地、出发地,系全国首批200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有朱德旧居、红四军军部、红四军兵工厂、红四军医院和红四军驻军等红四军活动旧址群,是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东水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关精神和安排部署,持续在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下功夫,坚持红色铸魂、党建立根、凝心聚力、创新赋能,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解决该村治理的突出问题,做到了村民信息掌控到位,群众矛盾化解到位,村级治安防控到位,工作服务管理到位,构建了全民众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了鲜明的东水治理特色。

坚持红色铸魂,培育文明新风

东水村结合红色资源,挖掘探索红四军在东水的红色故事,坚持以红色铸魂,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培育出东水文明新风。建好红色阵地,铸魂养德。东水村结合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对红四军军部、朱德旧居、红四军医院、红四军兵工厂等活动旧址群进行修缮和保护,并结合致力把东水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注重道德教化,开展文体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红色基因,育人立德。围绕红四军在东水发生的历史革命故事,邀请了党史方面的专家对东水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规划设计,收集整理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四军在普乐东水驻军时办兵工厂、给群众看病、建立苏维埃政府、成立党支部等事迹,编制了《红色东水》书籍。深化村民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红四军故事党课10余场次,参与党员、村民1000余人次,坚持做到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用理想信念立根固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宣传红色文化,悟德颂德。1928年8月,朱德攻打郴州后带领红四军在普乐镇东水村休整了20天,期间开展了开设医院,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召开群众大会,重新插标分田,建立东水乡党支部和苏维埃政权,发展党员等革命活动。东水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积极宣传红四军革命红色故事,让红色故事由“线下”走向“线上”,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进一步增强村民和党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坚持党建立根,创新治理理念

东水村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把党支部链条延伸到村民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促进东水村基层治理取得成绩。加强组织建设,全面增强向心力。规范了党建平台,强化了五化建设,强力推进了党支部示范创建工程,新发展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3名,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8名,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流动党员“双报一领”等制度,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5次专题研讨和集中学习,党员理论武装全面提升。聚焦精准治理,着力提高组织力。实施“一网治理”,健全了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普通党员、村民组长、村务员网格,将全村750户2033名村民划分5个网格,由村支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承担信息采集、重点人员定期走访、民意收集、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有效排查发现并消除治安不稳定因素11条,就近处置各类事件12件。2021以来东水村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件3件,办结3件,息访息诉率达到100%。立足群众需求,切实提升服务力。村党支部通过开展党群连心服务群众“五个到户”,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召开“乡贤座谈会”“屋场会”,开展农家夜话,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扎实开展实施水毁工程、整修水渠等为民办实事活动,2021年以来党支部组织开展为民办实事30余件,极大提升了群众认可度和幸福感。

坚持凝心聚力,增强治理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自治建设为基础,完善村规民约,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氛围。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对社会性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自我治理,组建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好人协会、治安协会等“四会”,教育村民提高民主意识,增强自治能力,引导群众学会使用民主权利,组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体系。建立了村内调解员制度,设置村调解员6名,排查调解矛盾纠纷32件,调解成功32件,调处率达100%。规范村级工作决策程序。对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一事一议”,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实施集体经济项目,针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等村内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决策意见经过讨论后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付诸实施,确保决策民主和决策科学。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培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坚守“三农”情怀,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在外老乡等人才回村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政策支持、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

​坚持创新赋能,提升治理实效

东水村坚持科学设计,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坚持数字赋能。在村部安装“数字乡村智慧大屏”,20个组安装摄像头,将全村750户2033人全部纳入数字乡村智慧系统管理,借助智慧大屏可实时查看村内各组监控点位的高清画面,第一时间掌握村民出入口治安情况,实现智能管理无死角。借助智慧大屏在公告栏发布疫苗信息和疫苗接种点,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高效、安全、有序进行。同时东水村还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党建管理、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全面提升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坚持“红黑榜”赋能。将耕地抛荒整治、拆违拆旧、卫生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划定为赋分项目,每月根据积分情况,确定进入“红黑榜”农户并进行公示,把违反约定的群众列入“黑榜”,以群众力量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对遵守约定、表现优秀的群众家庭,按积分奖励洗衣粉、油米等物质。通过‘红黑榜’措施的鲜明对比,促进群众懂荣辱、知廉耻,提高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群治力量实施约束、教育,达到村级自治效果。坚持志愿服务赋能。东水村以志愿服务常态化管理为抓手,先后打造“幸福进万家”“关爱留守儿童”“环境卫生岗”“疫情防控岗”“文明交通岗”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方式,为东水村级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2021年以来东水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45次,全覆盖入户宣传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整治了红四军旧址群及道路沿线农户卫生环境。

责编:黄钰坤

来源:普乐镇

桂东要闻
桂东要闻
热点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