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控科普(三)— 传播链条:哪些行为会让你暴露在风险中?
2025-04-02 16:06:36          来源:郴州疾控 | 编辑:邓艳芳 |          浏览量:12253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间狂犬病是由发病的动物传播而来,那么,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哪些行为会让你暴露在风险中?狂犬病防控科普系列之“传播链条”给你答案。

一、狂犬病传染源  

  • 高风险动物犬类(占我国狂犬病病例95%以上)、猫、蝙蝠、鼬、狐狸、狼等食肉目动物。

  • 低风险动物啮齿类(如仓鼠、松鼠、兔子)极少传播狂犬病,需结合当地疫情综合判断。

二、狂犬病传播途径

01


动物咬伤或抓伤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中。当人被发病的动物(如犬、猫、蝙蝠等)咬伤、抓伤时,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02


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如果感染动物的唾液直接接触(如舔舐)到人的眼结膜以及口腔、会阴、肛门等部位的黏膜,或者尚未愈合的伤口,也可能会传播病毒。

03


宰杀患病动物

宰杀患狂犬病动物的过程中,由于未做好个人防护或用力不当导致皮肤组织挫伤或划伤,病毒也可能趁机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04


器官移植

极罕见情况下,狂犬病可通过携带病毒的器官移植传播。


三、阻断传播风险

01


远离高风险动物

  • 避免接触流浪犬、猫或野生动物,尤其是行为异常(如无端攻击、流涎、抽搐)的动物;

  • 蝙蝠可能携带病毒且咬伤不易察觉,进入洞穴需做好防护。

02


暴露后及时处置

  • 立即清洗伤口;

  • 尽快接种疫苗,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03


宠物科学管理

  • 定期为家养犬、猫接种狂犬疫苗;

  • 遛狗牵绳,避免宠物与野生动物接触。


责编:邓艳芳

一审:李亚芬

二审:黄岸明

三审:扶后权

来源:郴州疾控

桂东要闻
桂东要闻
热点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