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扶贫路上好警察
2020-08-17 12:33:55          来源:桂东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邓敏 |          浏览量:14033
为展现全县各乡镇、部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担当作为,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扶贫办共同策划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报道。今天,小编带您一起走进东洛乡

↓↓

了解东洛乡东洛村

“第一书记”方奎宇

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

他是“85后”的年轻党员,是一名普通公安干警。2017年5月,正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间,28岁的他被派驻东洛乡东洛村开展扶贫工作。他就是方奎宇。
记者余妍:东洛村位于东洛乡的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有336户,9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0户,183人,2017年28岁的方奎宇成为了县公安局驻东洛乡东洛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方奎宇把走村入户当做工作常态,头戴草帽,肩背文件包,脚踏摩托,穿梭在村里各个角落。烈日下、寒风中,足迹遍布全村300多户农户,全村每一户他基本都能叫出名字,知晓家庭基本情况,每到一处都与群众热情打招呼、唠家常,老百姓把他当做了无话不谈的“贴心人”。有一次走访,方奎宇了解到郭某因身患残疾而生活困难,但是残疾证还没有办理下来。他主动接过办理残疾证的任务,收集整理资料,跑乡民政办、县残联,以最快的速度把残疾证交到郭某手中。

郭某妻子邓美容:我丈夫2016年去犁田摔在田里,得了中风的病,做不了事又动不了。后来方队长来了,就帮我们办了残疾证,办了残疾证每个月有钱领,我们特别感谢他。

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核心,是巩固脱贫的关键。面对如何发展产业这一难题,方奎宇组织召开户主大会,商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详细了解了东洛村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情况,察民情、解民忧、带民富,带领村民打造了80亩生姜基地和70亩芍药基地。现在两大产业基地发展稳定,帮助全村50余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东洛村巩固脱贫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记者余妍:阿姨你好,就是我们现在的话,您在这儿工作一天要工作几个小时啊,有多少钱收益呢?
东洛村三坝洲组郭名顺:我们八点钟上班,十二点钟下班。一天做八个小时,也有60块钱的收入。我的田租也有500块钱一年。在家门口做一个月的话,也可以赚到一千多块钱。

要想富,先修路。生产便道是发展产业的前提,方奎宇多方衔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带领村支“两委”打通村组便道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方奎宇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最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东洛乡东洛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刚:三年来,方队长与村支两委一起带领群众,为我村村容村貌的改善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近三年修缮了村民便道有2000余米,硬化道路4000余米,整修河堤1000余米,修缮水渠3000余米,改水改厕有300余户,危旧房整治近万平方米。如今我村村容村貌大幅度改善,为乡村振兴打下丁坚实的基础。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第一书记,如何建强东洛村党支部是方奎宇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将年长党员当长辈,与年轻党员交朋友,用最快的速度融入东洛村党支部这个大集体中,既主动学习,又带去了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注意处理好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既敢于担当负责,又不包办代替,充分尊重和引导他们的能动性,“两委”班子成员持想干事、能干事的态度,工作热情高涨,精神饱满,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在脱贫攻坚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投身驻村扶贫三年来以来,方奎宇既是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员,又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中的资料员,还是危旧房整治工作中的政策宣传员,更是增减挂钩工作中的调解员,大家管他叫“百事通”“多面手”。

方奎宇:驻村帮扶三年以来,我最深的感受是,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正应了的那句话:“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作为全县众多第一书记中最平凡的一员,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将坚定持之以恒的信念,不胜不休的决心做好本职工作。

责编:邓敏

来源:桂东县融媒体中心

桂东要闻
桂东要闻
热点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