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融媒体中心8月22日讯(通讯员 黄涛)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寨前镇以红领雁、红先锋、红纽带、红铁军“四红”党建工程为抓手,通过典型引路、产业带动、教育筑基、实干为民,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红领雁”领航:头雁振翅带富一方
“村民选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中心村党支部书记黄小飞的话掷地有声。自2017年当选以来,他用军人作风带领村民蹚出致富新路。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两家农业企业,建成200余亩蔬菜基地和180亩特色种植园,带动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更让村民高兴的是,233千瓦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25公里产业路、6000米水渠让生产条件焕然一新。“从部队三等功到乡村振兴新战场,黄支书始终冲在最前面。”村民黄小平感慨。黄小飞通过“握手行动”、屋场会,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30余件,将22个村民小组拧成一股绳,让中心村的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迈上了新台阶。
“红先锋”赋能:能人返乡激活乡村
槐村村的清晨,生态农庄里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这片由党员罗霄打造的200亩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寨前镇农旅融合的金字招牌。2016年,罗霄放弃城市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将“竹林稻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商品”。他独创的土特产包销模式,让村民胡桂招的黄糍粑年销2万斤,“现在只管放心做,销售交给农庄!”目前,农庄年接待游客50000余人次,带动周边18户村民发展民宿,腊肉、红薯干等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先锋官’。”寨前镇组织委员黄以介绍,全镇已培育3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形成“一人带一业、一业富一村”的生动局面。

“红纽带”聚力:教育基金润泽乡梓
“这份奖励金,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温暖!”考上重点大学的朱亦婷,接过流源村教育基金发放的助学金时激动不已。近年来,寨前镇创新“党建+教育”模式,12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教育基金工作站,累计募集资金160.8万元,奖励资助学生396名,教师节发放表彰资金2.5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各村设立“大学生光荣榜”,开展“金秋助学”“喜报送家门”等活动,让重教之风浸润乡野。“我们不仅要帮学子圆梦,更要让文明乡风代代相传。”寨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基金已成为联结党群、培育人才的“精神纽带”,近两年全镇本科上线率稳步提升。

“红铁军”担当:风雨中守护万家灯火
台风“格美”过境那夜,流源村村委委员邓佳丽在防汛日志上写道:“群众安全大于天。”这位“85后”女干部在暴雨中逆行,涉水3公里查看泥石流险情,排查130栋房屋,安全转移7名群众。当车辆陷入泥潭时,她仍坚持,“就是走也要走到每一户!”老党员何日勋含泪道:“这些干部,比亲人还贴心。”寨前镇今年全覆盖开展防汛演练两次,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户、土坯房、山塘、水库、电站及在建涉水工程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常态化巡查排查,累计转移群众104人次,用铁肩筑起守护群众的“红色堤坝”。

从黄小飞的“领头雁”担当,到罗霄的产业创新;从教育基金的暖心助学,到邓佳丽的风雨坚守。寨前镇的“四红”党建工程正以组织之力凝聚发展动能,用为民初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责编:邓艳芳
一审:李亚芬
二审:黄岸明
三审:扶后权
来源:寨前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流源村开设“移动课堂” 干群学思践悟全会精神
桂东县多措并举推进医保缴费宣传 筑牢民生保障网
广东爱心团队向龙溪小学捐赠10万余元物资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11次集体(扩大)学习暨第4期罗霄大讲堂举行
多部门联合赴普乐镇整治交通问题顽瘴痼疾
桂东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
桂东县旅游民宿协会召开会员大会 共谋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届县政协常委会召开第十六次会议
        下载APP
    分享到